演讲时的心理调适,旨在培育登台演讲必定成功的自信心。心理状态的调整包含四个步骤:其一为熟悉讲稿;其二是做好讲练工作;其三是克服紧张情绪;其四是掌握演讲的注意事项。
一、熟悉讲稿
熟悉讲稿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般死记硬背。逐字逐句地背诵通常弊端众多,甚至可能致使演讲失败。若一心只想着背讲稿,老是惦记着下一句是什么,一旦紧张就容易 “忘词”。即便能从头到尾背诵下来,整个演讲过程也会显得平淡乏味,原因在于演讲者根本无暇顾及现场状况。
实际上,通过认真且反复地思考,从而把握演讲的内容以及讲稿的结构,才是最为恰当有效的办法。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讲的内容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哪个问题是核心,演讲稿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何处详细阐述,何处简略提及,心中要对讲稿的大致框架有所规划。其次,要设想一下临场的情形,做一些必要的预想。例如,现场若出现意外状况应当如何应变,怎样一上台就能掌控场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常常会设计一个或多个开场白,以备临场选用。认真思考并熟悉讲稿,将演讲的准备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紧接着便是讲练环节。众多知名演讲家都极为重视讲练。闻一多先生年轻时,在登台演讲前,常常独自一人进行开声练讲。
二、开声练讲
讲练同样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依据个人情况,或者基于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的条件,既可以自己一个人单独进行预讲,也能够邀请几位朋友或者有演讲经验的人作为听众,让他们给予帮助与指导,辅助自己进行讲练。在讲练过程中,有的人着重于 “讲”,有的人侧重于 “态势”,还有的人将重点置于培养感情方面…… 在完成写好讲稿、熟悉讲稿以及适当讲练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攻克一场心理上的硬仗:消除登台前焦虑紧张的情绪。
三、克服紧张情绪
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种紧张情绪,并且这属于一种正常反应。然而,如果这种压力过于强大,且得不到缓解,必然会对演讲的成功构成严重威胁。以下是克服这种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树立成功信念: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坚信自己必定能够成功。“情绪是调控情绪本身的关键手段”,我们应当运用冷静乐观、无所畏惧之类的 “良方” 来 “治疗” 焦虑不安。在这类 “良方” 中,“欲望”“信念”“优势” 这三种 “药剂” 至关重要。欲望即取得成功的意念。信念就是坚信自己要讲述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所采用的材料是真实生动的。优势则是多思考自己所具备的独特有利因素。
看淡个人得失: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谈及自己从一个胆小怯懦的人转变为成功的演说家时曾说:“我是以自己学会溜冰的方式来实现的 —— 我执拗地不断让自己出丑,直到我能够习以为常。”
运用松弛技巧:比如可以持续地自我暗示 “放松,放松……”;或者活动一下身体,以此释放因紧张而在体内急剧增加的多余热量;也可以进行深呼吸,深深地吸气,然后均匀且缓慢地呼气。
四、演讲注意事项
(一)避免冷场
上台前情绪调适:上台之前,想尽办法让自己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比如可以开开玩笑、讲讲笑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诵读经典名篇名句,听一段音乐,看看画册,完全不去想马上就要登台演讲这件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转移思想上的兴奋点,从而调节心绪。
临近登台放松情绪:即将登台时,情绪依旧要保持放松。方法是缓缓地吸一口气,使两肋扩张,憋气数秒,再缓缓地将让自己心神不宁的那口气吐出来,吐得干干净净,如此多重复几次。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深呼吸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去想,尽量让自己处于无意识状态。
运用心理暗示:采用 “精神胜利法” 进行心理暗示。回想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功,思考自己的优势所在。充分地 “自我肯定、自我欣赏” 一番之后,稳固 “我比你们强” 的心理定势。在即将上台之际,暂且轻视一下台下的听众,把他们视作 “一无所知”,唯有 “听我详细讲述”,他们才会有所收获。
登台心态调整: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切勿期望出现什么 “轰动效应”。要想到:大局已定,唯有 “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演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演讲开场技巧:一开口,语调可以稍微高一些。响亮有力的开场白一说出口,既能稳住现场气氛,也能让自己镇定下来。演讲过程中,要做到 “思路领先”,依据登台前已经在脑海中 “固定” 下来的信号系统,把握整体,大胆、果断地讲下去。当演讲进入良性循环的运作状态,演讲成功的曙光便已显现。
(二)避免言辞过度
有些人总是热衷于好大喜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位汽车推销员,他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通常是三十部汽车,但本月他仅仅售出了十部汽车。如果事先他向上司汇报说:“这个月由于其他车厂推出了新型车,所以预估自己本月只能卖出四五部汽车”,那么如今卖出十部汽车这一事实,看起来就不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突破了。然而,要是他事先向上司表示 “尽管这个月车厂推出了新型车,但我至少能够卖出十四五部汽车”,那么售出十部汽车的这一事实,就会被认为是一种 “失败”!
(三)适度使用专业词汇
有时候,当我们坐在车上或者咖啡厅里,听到旁边有人说外语或者专业术语时,我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投向他们。这种现象在记忆心理学上被称为 “凝离效果”。例如:如果我们在一大堆数字当中放置一个特殊符号,那么这个特别符号一定会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所谓的 “凝离效果”。
当追求女朋友的时候,如果在交谈中适当加入一些外语,对方往往会觉得你有学识。一旦对方觉得你有学问,就会格外留意你谈话的内容。反之,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凝离效果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说话的人很肤浅!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达到展现自己有学问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要适可而止。
(四)避免轻易否定他人
有时候我们想要否定一件事,却会因为某些因素,无法直截了当地予以否定,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又树立了一个敌人!此时我们就必须寻找借口来进行否定。但是,如果所找的借口与自己有密切关联,那么虽然对方可能会接受我们的否定,但与此同时,他也会感受到被直接否定的愤怒。
那么,怎样才能既不伤害感情,又能达到否定的目的呢?通常情况下,要真正做到两全其美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尝试一下,那就是查阅历史资料,看看历史名人们说过的话,是否有适合自己当前处境的名言。如果有,我们就可以借助该名人的话,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采用 “孔子曾说……” 的方式,来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这样一来,对方的感受往往不会那么强烈,而我们想要否定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五)避免结尾拖沓
简洁收尾:结尾应当简洁明了,有内容就适当讲长一些,没有内容就简短收尾,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生怕听众听不懂。
避免仓促突兀:有些演讲者在结束演讲时,不考虑如何给听众留下完整的印象,不注重结构的完整性,也不考虑演讲的后果,就匆忙收尾,显得突兀生硬,让听众一头雾水。
紧扣主题:结尾是为主题服务的,脱离了主题,结尾也就失去了意义。有些演讲者一味地追求新奇,设计自认为非常得意的结尾,却不知道这种结尾已经偏离了主题。比如有些演讲者喜欢引用名言警句作为结尾,如果引用得恰当,能够为主题起到服务作用;但如果引用的名言警句与主题不相符,就会游离于主题之外。
摒弃客套:有些演讲者在结束演讲时,喜欢套用一些例行的客套话,以此显示自己的谦虚。实际上,演讲讲得好与不好、优与劣,听众心中自有评判,何必再说这些谦虚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