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得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题。” 其中,婆媳关系这道难题,尤为棘手。古往今来,婆婆与媳妇之间的关系,始终微妙又复杂。稍有意见不合,矛盾就容易激化,把家里搅得不得安宁。但要是两人能够和谐共处,感情越来越好,那整个家庭都会受益。 那些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婆媳间很好的相处模式,其实就藏在 “五五法则” 之中!
一、一半热情,一半疏离
《增广贤文》里讲:“在别人家住久了会让人觉得厌烦,频繁往来就算是亲人也会变得疏远。” 任何关系,一旦距离过近、交往过于频繁,都可能走向破裂。婆媳关系更是如此,本来就没有血缘之亲,要是过于热络,反而会引发麻烦。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婆婆把儿子儿媳的家当成自己家。不仅要求住在一起,还对小两口的生活过度干涉。不管是工作、育儿,还是穿衣、吃饭,事事都要发表意见。也许媳妇一开始会顾及婆婆的面子和家庭的和睦,默默忍耐。可时间长了,不满就会越来越多,争吵不断,矛盾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触即发。
同样,有些媳妇结婚后也完全没有界限感。公婆做的决定她要干涉,叔伯姑子的事情她也要插手。没有分寸感和边界感,难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导致和婆家冲突不断。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婆媳相处,热情必须要有分寸,不然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但也不能过于疏远,不然两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不信任。很好的状态是一半热情,一半疏离,该来往的时候来往,该回避的时候回避。彼此适可而止,亲密却有距离,顺其自然,这样才能相处得舒服,家庭氛围融洽。
二、一半扶持,一半独立
俗话说:“婆婆不是亲妈,媳妇不是闺女。” 虽然媳妇称呼婆婆为妈,但说到底,两人并没有母女间的血缘关系。这只是因为婚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婆媳之间,一方遇到困难,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很多事情,自己能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开口求助,满心指望对方来帮忙。也不要仗着自己的身份,理直气壮地要求对方忙前忙后,无条件付出。毕竟,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各自的难处。
如果真的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才可以放低姿态,请求帮助。而且,一定要心怀感恩,日后用实际行动适时回报。就像媳妇既要工作赚钱,又要生儿育女,难免需要婆婆帮忙带孩子、做家务,甚至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婆婆年纪大了,生病的时候,也需要媳妇在身边照顾,出钱出力。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媳妇进门的前十年,离不开婆婆的帮助;接下来的十年,婆婆也需要媳妇的照顾。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的。你帮我一次,我帮你一次,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只有一半扶持,一半独立,在互相帮助的同时,保持自立自强,才能各自安好,感情深厚。
三、一半明白,一半装傻
戴复古有诗说:“黄金没有十足的成色,白玉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人无完人,这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婆媳也是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冒犯和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再加上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习惯、认知观念和立场角度…… 媳妇有媳妇的想法,婆婆有婆婆的经验。相处的时候,不可能百分百契合,彼此心里肯定会有不满和嫌隙。
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家庭财务、育儿方法,不能轻易妥协。但只要不涉及底线和原则,在家庭琐事上,很好是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媳妇年轻,做事考虑不周全,婆婆年纪大、阅历丰富,就多包容一些。婆婆观念陈旧,说话唠叨,媳妇也要心胸开阔,听过就算,不要放在心上。要是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上纲上线,矛盾只会越来越严重。
糊涂一点,不要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上,该和解就和解,这样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正所谓:“只求开心,难得糊涂。” 一段良好的婆媳关系,需要的不是事事精明,而是时时让步。无关紧要的小事,彼此 “装聋作哑”;无伤大雅的细节,相互 “视而不见”。一半明白,一半装傻,大事心里清楚,其他的不必计较,这才是婆媳长久和谐的秘诀。